• 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了解公司最新動態、發展動向等

    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2022-07-26
    風電制造商維斯塔斯通過復合材料3D打印可生產超2千個零件
    風力渦輪機是龐大而昂貴的機器,必須以最小的停機時間可靠地運行,以便盡可能有效。這意味著在制造和安裝方面沒有出錯的余地。因此,風力渦輪機制造商維斯塔斯(Vestas)在其制造設施和檢查現場依賴專門的檢查工具、儀表,通常需要在各個設施之間運輸零件。然而,這個過程可能非常耗時,并且增加了生產專用風力葉片組件所需的時間和生產成本。為了消除這些瓶頸,維斯塔斯于2021年在其葉片生產設施中啟動了一項計劃,通過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以更簡化、數字化的方式生產許多此類組件。維斯塔斯的直接數字制造(DDM)計劃使用Markforged公司基于云的AI驅動的Digital Forge AM平臺,3D打印機和材料,在所需現場快速生產專用工具、零件。維斯塔斯是風能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在86個國家/地區擁有超過 151 吉瓦 (GW) 的風力渦輪機。維斯塔斯增材制造的其中一個部件是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造的復合頂部中心(TC)標記工具,由風力葉片裝配團隊在現場使用。使用該工具作為測量,在葉片的根部放置一個指示標記,以確保葉片在安裝過程中以正確的間距對齊。該工具最初需要數周時間進行制造,運輸,然后驗證使用,現在只需幾天即可完成。以前,維斯塔斯通過金屬加工技術制造這些工裝工具,然后將工具運送到應用地點,用于檢查葉片本身的對齊情況 ,此過程可能需要大約三周的時間,包括制造和驗證?,F在,有了直接數字制造系統,這些工具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設計,然后使用Markforged的X7 熔融沉積建模(FDM)3D打印機和Onyx碳纖維填充尼龍混合材料直接在葉片設備上打印。Markforged軟件對工具進行數字檢查和校準,并生成校準報告,無需物理檢查和校準步驟。改用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還使零件的總重量減輕了85%。如今,維斯塔斯直接數字制造計劃總共包括2000多個零件。所有這些零件的設計文件都存儲在Markforged Eiger基于云的數字存儲庫中。這使得維斯塔斯任何地點的員工(即使是那些幾乎沒有3D打印專業知識的員工)都可以在本地X7 3D打印機上快速搜索和制造纖維增強復合材料零件。借助數字化的存儲庫,維斯塔斯團隊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立即制造出一致、符合規格的零件,而無需全球設施的專家。這大大降低了運輸和貨運成本,以及制造交貨時間。最重要的是,維斯塔斯團隊不再需要擔心零件未通過合規性測試,因為它們是按需打印的,內部使用精確的數字規格進行打印。維斯塔斯表示,到2022年,它將開始推出直接數字制造系統,用于葉片以外的檢測儀表工具,促進維斯塔斯在23個制造地點的按需生產。維斯塔斯還與緊固件和裝配材料供應商Wurth(德國Künzelsau)合作,建立了一個增材制造生態系統,并管理使用Markforged的Digital Forge平臺制造的備件庫存,以支持本地現場支持和其他供應商的維護,維修和大修(MRO)。一旦初始部署完成,維斯塔斯將在其工廠內推進更加深入的數字化制造端到端流程。例如,在任何維斯塔斯風電設備站點上,具有使用權限的個人更容易掃描零件代碼或在其企業管理系統中搜索零件,并將零件數字化信息自動發送到適配的本地3D打印設備進行制造。制造平臺中的Blacksmith和Eiger Fleet軟件對用戶、3D打印機和零件檢測的集中控制將確保制造高質量、高性能的工具與最終用途零件。Source:3D科學谷
    2022-07-26
    C919,好消息!
    7月19日,在C919大型客機六架試飛機圓滿完成全部試飛任務之際,C919大型客機試飛現場聯合指揮部閻良戰區在陜西渭南機場召開總結大會。會議強調,C919六架試飛機完成全部試飛任務,標志著C919取證工作正式進入收官階段,開始全力向取證沖鋒。這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C919大型客機項目研制取得的至關重要的階段性勝利,是工信部、民航局、氣象局等國家有關部委,上海、陜西、甘肅、山東、江西、內蒙古等地方政府全力支持的結果,是中國商飛公司與航空工業試飛院等參研參試單位通力協作的結果,也是全體科技工作者五年多日夜拼搏、攻堅克難的結果。會議宣讀了中國商飛公司黨委賀信,回顧總結了C919試飛歷程,試飛員、試飛工程師等有關代表進行了交流發言。工信部、財政部、民航局、試飛院有關負責同志,中國商飛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趙越讓,黨委常委、紀委書記趙九方,黨委常委、副總經理、試飛現場聯合指揮部總指揮魏應彪,總部、所屬單位及C919項目團隊有關人員參加會議。中國商飛公司官網信息顯示,C919大型客機是中國按照國際民航規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座級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C919大型客機2015年11月完成總裝下線,2017年5月成功首飛,目前累計擁有28家客戶815架訂單。自2019年起,6架C919在上海、閻良、東營、南昌等地進行飛行試驗,開展了一系列地面試驗和飛行試驗。2020年11月,C919獲型號檢查核準書(TIA),全面進入局方審定試飛階段。Source:中國商飛大飛機
    2022-05-24
    可持續儲氫瓶解決方案的顛覆性技術:實現連續纖維回收!
    英國 NCC 與合作伙伴 B&M Longworth 和 Cygnet Texkimp實現了連續碳纖維回收,這是為氫市場提供可持續復合壓力容器的重要第一步。圖片來源:國家復合材料中心(NCC)英國國家復合材料中心(英國布里斯托爾)的工程師,英國先進復合材料應用卓越中心,與英國SME合作伙伴B&M Longworth (Edgworth,英國)和Cygnet Texkimp (Northwich,英國柴郡),成功地從整個壓力容器中回收連續碳纖維,并重新利用它們制造了一個新的壓力容器。據報道,這是英國首次實現這一過程,是英國氫能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NCC表示,由于氫的能量密度較低,因此需要在350- 700bar (5076-10152 psi)的高壓下進行壓縮和存儲。這使得高強度、低重量的碳纖維成為首選材料,特別是用于汽車或飛機等車輛中的氫壓力容器,其中功率重量比至關重要。然而,2025年至2030年期間,碳纖維的需求預計將增長5倍,超過全球生產能力。因此,創造可行的、低成本的回收工藝,保留連續碳纖維的固有強度,以便循環利用,是發展氫經濟的關鍵。據 NCC 稱,直到最近,飛機機翼和風力渦輪機葉片等復合材料部件的回收工藝導致短纖維的機械性能低于原生纖維。雖然這種材料有一些應用,但它不適合在高性能產品中重復使用。NCC 團隊與 B&M Longworth 合作,使用公司革命性的 DEECOM 工藝成功地從報廢 (EOL) 復合材料壓力罐中回收了連續碳纖維。該工藝最初是設計用來從過濾器和生產設備中去除廢聚合物,該工藝使用過熱蒸汽在壓縮下穿透復合材料聚合物中的微觀裂縫,然后在那里冷凝。在減壓過程中,它會沸騰膨脹,使聚合物開裂并帶走破碎的顆粒。然后重復該壓力擺動循環,直到所有基體(懸浮在聚合物中的材料)都與纖維分離,從而使單體也可以被回收以進行可能的再加工?!斑@項技術不僅有可能改變復合材料的 EOL 結果,而且還展示了我們如何在不損害纖維基本特性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盢CC表示,至關重要的是,DEECOM工藝使主要成分材料完好無損,能夠保留任何長度。與 Cygnet Texkimp 合作的 NCC 工程師可以使用回收的連續碳纖維來制造一個使用長絲纏繞的新壓力容器。該伙伴關系目前正尋求與制造商合作,將這一過程規?;彤a業化,并分享最近回收試驗的知識。下一步是對回收材料和回收容器進行纖維特性分析,團隊的最終目標是:開發能夠實現可持續儲氫解決方案的顛覆性技術?!皩崿F連續纖維回收是我們實現完全可回收認證儲罐目標的重要一步——如果我們要將氫納入我們的能源結構中并實現凈零目標,這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關鍵技術障礙,”NCC氫氣總工程師Marcus Walls-Bruck說。項目結果將于本周在 JEC World 上公布?!拔覀冋幱谀軌蚍窒砝w維回收和復合材料壓力容器廣泛設計勘探工作的階段,我們希望聽到有興趣加入我們的可持續壓力容器之旅的公司?!崩w維回收和回收項目是NCC氫計劃的一部分,開發和分享技術知識,跨部門復合專業知識和最先進的技術,企業需要實現他們的氫雄心。作為這個項目的一部分,NCC的工程師們致力于改進復合材料壓力容器的設計,進行詳細的設計和分析,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浪費,并試用工業將用于回收和再循環連續碳纖維的工具和制造工藝。據報道,他們還交付了低溫壓力容器的復合材料設計規范,并正在研究復合材料壓力管道的認證途徑,包括海上使用的管道?!霸趯?DEECOM 用于復合材料回收和循環進行深入研發之后,我們很高興看到壓力罐的成功回收和再制造,”B&M Longworth Ltd. 董事 Jen Hill 說?!白罱捻椖吭谝幌盗袕秃习搴推嚵悴考矫嫒〉昧顺晒?,因此轉向氫罐是下一個合理的挑戰。得益于國家復合材料中心專家的洞見,以及我們在 Cygnet Texkimp 合作伙伴的專業知識,我們已經實現了一些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并且已經進入測試階段并尋找下一個挑戰?!盋ygnet Texkimp的首席執行官Luke Vardy補充說:“這項合作和技術最令人興奮的方面是,我們能夠在工藝的每個階段最大化纖維的價值和完整性?!薄斑@項技術不僅有潛力改變復合材料的EOL結果,而且它還展示了我們如何在不影響纖維基本性能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對纖維完整性的保留意義重大,因為它使我們能夠以可靠和可持續的方式回收和重新利用碳纖維,同時創造出最高質量和一致性的最終產品?!?nbsp;來源:carbontech
    2022-04-26
    重大突破!超輕低溫儲氫罐有望使飛機航程提升4倍
    據報道,一種革命性的低溫氫氣罐設計,有望從根本上提高氫動力飛機的續航里程。而且據有關研究數據,采用這種清潔燃料電池的客機可以比使用噴氣燃料的同類飛機飛行距離遠四倍。一直以來,重量都是所有航天機械的大敵。而氫在每單位重量上的卓越能量儲存能力,使其成為航空領域中鋰電池的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替代品。近期,田納西州公司Gloyer-Taylor實驗室(GTL)聲稱它已經建造并測試了幾個低溫罐,與目前最先進的航空低溫罐(金屬或復合材料)相比,重量降低了75%。GTL多年來一直致力于開發由石墨纖維復合材料和其他材料制成的超輕量級低溫罐。該公司說,他們已經測試了密封性,甚至通過了幾個低溫熱壓循環,而且這些罐子的技術準備程度(TRL)為6+,其中TRL 6代表在操作環境中已經驗證了原型水平的技術。當你處理像液態氫這樣的燃料時,容器重量的減輕會產生巨大的差異,因為液態氫本身的重量很輕。對于一個典型的壓縮氣體氫氣罐來說,燃料對滿罐重量的貢獻程度(質量分數)一般只有10-11%。GTL聲稱,長2.4米、直徑1.2米的冷凍罐只有12公斤重。加上裙邊和真空杜瓦殼,總重量為67公斤(148磅)。它可以容納150公斤的氫氣。這是一個將近70%的質量分數,這給低溫冷卻設備、泵和其他東西留下了大量的重量空間,同時保持整個系統的總質量分數超過50%。如果它能做到它所描述的那樣,結果將是顛覆性的。在質量分數超過50%的情況下,它將使清潔飛機的飛行距離是使用噴氣燃料同類飛機的四倍,同時按每乘客英里的成本計算,運營成本估計將減少50%,并完全消除碳排放。研究人員舉例稱,飛機制造公司De Havilland的加拿大Dash-8 Q300飛機使用噴氣燃料載客50-56名乘客可以飛行約1558公里(968英里)。改成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和GTL復合油箱后,同樣的飛機可以飛行4488公里(2789英里)。來源:財聯社
    2022-01-17
    國內首臺碳纖維復材輕量化氫能客車發布
    央廣網海鹽1月17日消息,國內首臺碳纖維復材輕量化氫能城市客車近日在浙江海鹽正式發布。據介紹,該客車以“碳纖維復材”構建車身,以“氫”為動力,一次加氫24公斤,標準工況運行續航里程可達800公里,具有零排放、噪音小、壽命長等優點,完全滿足各級公交公司使用要求,在全國氫燃料電池客車界處于領先地位??蛙嚢l布現場據悉,該客車由浙江清華長三角軍民協同創新研究院組織開發,在開發之初就瞄準整車輕量化方向,通過碳纖維復材車身的正向設計和其他系統優化配置,實現了車輛實測10噸,比其他同型車輛減重超過2.5噸,大大節約百公里氫耗。同時,采用整車地鐵化車廂布置設計理念,實現乘客一步登乘,無障礙快速通行整車全平地板,乘車效率至少提升50%,顯著提高車內乘客安全性,同等座位數站立面積提升60%以上,乘駕體驗更佳。同時,除了氫能的動力,該車車廂采用的碳纖維復合材料技術,具有“更節能、更經濟、更安全、更舒適、長壽命、不腐蝕”六大優勢,比金屬材料整車強度提高約10%,重量減輕約30%。2021年12月16日,20輛碳纖維復材新能源客車成功交付嘉興海鹽鴻遠公交公司,這也是繼2021年8月全國首批18輛“紅船號”碳纖維復材新能源客車在嘉興公交投入運營后,第二批交付的碳纖維復材輕量化新能源客車。據悉,這兩批客車均采用純電動驅動。首批客車現已在嘉興市內游8線路運營,取得明顯的節能效果。來源:央廣網
    2022-01-11
    英國國家復合材料中心展示未來太空儲能罐技術
    【據復合材料世界網站2021年12月22日報道】英國國家復合材料中心(NCC)與法國航空航天制造商泰雷茲阿萊尼亞太空公司(Thales Alenia Space)聯合在“太空儲存罐”(SpaceTank)項目下制造了一種全復合材料無襯墊(俗稱“V型”)儲存罐演示驗證件。該部件將作為運載火箭和衛星推進劑儲存罐的基本型產品,與目前使用的傳統金屬推進劑儲存罐相比,重量預計可減輕30%。NCC表示,該演示驗證件展示了如何利用先進復合材料技術來減輕燃料儲存罐結構重量并降低衛星發射成本,體現了復合材料將在未來空間推進工程結構發揮的重要作用?!疤諆Υ婀蕖表椖繛槠谝荒?,總體目標是基于英國本土的研發能力,獲得制造和檢測低溫壓力容器所需的技術,將開發一種全新制造解決方案,獲得低溫推進劑儲存罐。航天行業對于復合材料在太空中發揮的關鍵作用形成了共識,一些公司已經開始探索復合材料在太空儲存罐設計中的應用。例如,美國Virgin軌道公司和新西蘭火箭實驗室公司(RocketLab)都分別研發并展示了復合材料燃料儲存罐作為發射器一號(Launcher One)火箭和“電子”(Electron)火箭中金屬燃料儲存罐的替代品。在澳大利亞,Omni Tanker公司與合作伙伴正在尋求開發復合材料無襯墊液氫儲存罐并計劃將其商業化。而在歐洲,德國MT航宇公司也已經研發材料和制造方法,并正在接受新型火箭燃料儲存罐的性能測試。NCC的“太空儲存罐”項目則有望將英國提升為該領域的主要參與者。 NCC開發的“太空儲存罐”演示驗證產品長750毫米,直徑為450毫米,流體存儲容量超過96升,壁厚為4.0-5.5毫米,這種設計使其能夠承受85巴加壓推進劑帶來的壓力。NCC透露,“太空儲存罐”碳纖維復合材料主體結構由總重量達到8千克,存在進一步優化減重的可能,其壓力等級可以通過使用更高強度的碳纖維和增加復合材料的厚度來實現。同時可以使用更薄,剛度更低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制造,以應對一些中低端應用場景。在“太空儲存罐”項目期間,NCC團隊開發了一種創新方法,將金屬流體閥端口的制造也納入到可沖洗消除的內芯模具中,從而不需任何二次組裝或粘接等其他步驟。這些流體閥端口固定在新型模具中,使它們能夠在制造過程的后期直接連結到碳纖維上?!疤諆Υ婀蕖钡闹黧w結構使用美國SHD復合材料公司提供的MTC510環氧樹脂碳纖維預浸料,帶材寬度為300毫米。MTC510是一種環氧樹脂系列產品,在80℃到120℃之間固化,并且經過專門的增韌設計以提高其損傷容限?!疤諆Υ婀蕖庇捎鳥indatex公司負責制造過程,該公司還對纖維帶進行了窄幅精密切割,并以6.35毫米的規格形成了長達22000米返回料,按照NCC的要求,這些返回料要在法國科里奧利公司提供自動纖維鋪放(AFP)制造系統中應用。使用科里奧利AFP系統的長纖維纏繞工藝將裁剪后的窄纖維帶沉積到可沖洗消除的模具上。NCC工程師使用比利時Material’s Cadwind公司的纖維纏繞軟件設計了螺旋纏繞和環箍纏繞工藝組合,用于沉積超過24層的材料,達到標稱5.5毫米的厚度。在這里使用的纖維纏繞厚度、方向以及角度僅針對演示驗證件。NCC后續可以增加或減少復合材料壁厚并改變纖維纏繞角度和層板結構,以按照不同的壓力或負載要求充分優化“太空儲存罐”結構。在材料完成沉積后,研究人員立即檢查了NCC“太空儲存罐”是否存在缺陷和厚度變化。隨后將整體結構置于100℃下進行熱壓罐固化,并再次重新檢查。固化后采用超聲波C掃描和熱成像無損檢測技術,對不同的制造方法進行對比,以檢查未來儲罐是否存在分層和孔隙等缺陷。最后,在完成無損檢測質量評估后,用加壓冷水沖洗并消除內部模具,使內槽形成空腔。NCC表示,經過驗證,無內襯“太空儲存罐”的模具技術難度巨大,因此他們與英國AeroConsultants公司合作開發了一款使用該公司Aqua水溶性芯材的鑄造工藝制成的內部模具。模具具有內部陽模,標稱壁厚為30毫米,它被分為兩部分澆鑄而成,然后進行粘合。該模具內部擁有三個可清洗加強環,這些加強環的設計和制造有助于承受復合材料自動鋪層過程中產生的扭轉載荷和纖維固化過程中產生的壓力。NCC的這一演示驗證件為英國未來的太空推進劑儲存罐研發提供了充分的研究基礎,并有助于支持英國先進復合材料儲存罐制造技術、部件和設備供應鏈。另據相關報告,該領域未來的研究活動還將支持英國在全球太空市場份額增加5%。一份來自英國政府發布于2021年5月的工作報告顯示,英國太空行業相關收入從2016-2017年的148億英鎊增長到2018-2019年的164億英鎊。英國航天局的總結報告強調,過去兩年(2019-2021年),英國航天部門創造了3000多個工作崗位。來源:航空工業信息網
    2021-12-08
    訂單總量超12GW!西門子歌美颯2024年起交付14-15MW風機
    西門子歌美颯近日發布了葉輪直徑長達236米的最新型SG 14-236 DD海上風機。憑借該機型,西門子歌美颯已成為英國3.6 GW Norfolk項目的首選風機供應商,該項目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場之一。西門子歌美颯海上風電全球產品組合管理負責人Martin Gerhardt表示,將從2024年開始交付14-15MW的海上風機,這是西門子歌美颯基于成熟的直驅型海上風力發電技術推出的第六代海上風機。截止目前,第六代風機的在手訂單總量已超過12GW。為此,公司將加速產能建設,并提升供應鏈效率,以應對即將來臨的大規模海上風機安裝?!拔覀兪窃趯G 14-222 DD海上風機的零部件進行測試的過程中,發現并驗證將葉片從108米增至115米的可行性,該方案無需對機艙和輪轂做大的調整。這對我們的客戶是很有吸引力的?!?Martin表示。SG 14-236 DD海上風機的掃風面積達到43500平方米,年發電量比SG 14-222 DD增加5%。該風機通過功率提升功能可以進一步將最大出力提升到15MW。Martin補充道:“西門子歌美颯專注于自身的海上風機產品開發,十年來我們圍繞直驅型海上風力發電技術平臺采取漸進式的技術提升,能夠更有效地化解海上風電發展的風險,以保證客戶的收益?!蹦壳?,SG 14-222 DD樣機已經在丹麥國家大型風力發電機組測試場?sterild完成吊裝,并將于今年年底前完成最終的調試并投運。這一階段性成就將有助于西門子歌美颯在2022年完成SG 14-236 DD樣機的吊裝。此外,今年9月西門子歌美颯宣布全球首款可回收再利用的海上風機葉片已經在丹麥完成生產。這一葉片循環利用專利技術也適用于SG 14-236 DD風機葉片,可供客戶選擇。西門子歌美颯的直驅型海上風機技術平臺自2011年推出以來,已經見證了超過1400臺海上風機的安裝。截至2021年9月,西門子歌美颯在全球的海上風機裝機量超過18.7 GW,排名全球第一。 來源:西門子歌美颯
    2021-09-26
    GWEC《2021全球海上風電報告》發布!
     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近日發布的《2021全球海上風電報告》中指出,在過去一年中,全球海上風電裝機保持穩定增長勢頭,但各國政府需要更積極地推進海上風電發展以幫助實現碳減排目標并避免氣候變化最差情境的出現。       2020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6.1 GW,比2019年的6.24 GW略有降低,但GWEC預計2021年將是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創紀錄的一年。       中國在2020年實現了3 GW以上的海上風電新增并網,連續第三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市場。歐洲市場保持穩定增長,荷蘭以近1.5 GW的新增裝機排在全球第二位,比利時位列第三(706 MW)。       報告預計,在現有風電政策的情況下,未來十年全球將新增海上風電裝機235 GW,這一增量相當于現有海上風電裝機的七倍。相比于去年報告,本次預測上調了15%。       截至2020年底,全球海上風電總裝機量為35 GW,每年可以實現二氧化碳減排6,250萬噸,相當于在道路上減少了2,000萬輛汽車,同時海上風電產業也在全球創造了70萬個就業機會。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及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的最新報告,如果希望把地球溫度上升控制在1.5℃以內,全球海上風電裝機需要在2050年達到2,000 GW,而現在的裝機量還不到這一目標的2%,2030年的預測裝機量也只是這一目標的13%。       《2021全球海上風電報告》強調,為實現零碳目標,各國政府需要改善海上風電發展的政策環境,簡化規劃審批流程,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并加強對電網等基礎設施的投入。       GWEC的這份《2021全球海上風電報告》包含最新的市場數據,展望了2030年全球海上風電市場態勢,并對海上風電產業及區域市場的情況做了介紹。報告主題包括:海上風電助力零碳目標實現、2020年市場分析、2030年市場展望、扶持政策、審批與核準、海上風電并網、金融投資、就業及培訓、新興市場、漂浮式海上風電、海上風電技術趨勢、Power-to-X及制氫等。 
    2021-09-22
    全球海上風電,中國再次領跑!
    近日,全球風能理事會發布報告指出,盡管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增速有所減緩,但預計今年內,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將在去年基礎上增長一倍以上,有望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其中,中國海上風電裝機增速尤為引人矚目,去年以年增300萬千瓦的速度連續第三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市場。       一、中國又一次領跑       在今年9月剛剛發布的《2021全球海上風電報告》(下稱“報告”)中,全球風能理事會稱,2020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并網容量達到了300萬千瓦,占去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總量的49%。全球風能理事會預測,今年內,中國海上風電裝機總量很可能將超過英國,成為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       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荷蘭是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排名第二的國家,去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近150萬千瓦;排名第三的是比利時,新增裝機70.6萬千瓦。從區域來看,2020年歐洲市場保持穩定增長,而北美地區裝機增長相對較慢,總計僅有4.2萬千瓦海上風電并網。全球風能理事會預計,北美海上風電市場規模將在2023年后快速擴張。       從全球范圍來看,2020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為610萬千瓦,略低于2019年的624萬千瓦,年度新增裝機容量創歷史上第二高。而今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并網容量將有望超過1200萬千瓦,中國仍將是貢獻最多增量的國家。全球風能理事會預測,由于業界普遍認為海上風電電價補貼明年后將取消,今年中國海上風電將進入“搶裝期”,新增裝機有望超過750萬千瓦。       全球風能理事會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10年里,全球海上風電市場的年增速約為22%,截至2020年底,全球海上風電總裝機量為3500萬千瓦,其中,歐洲裝機容量占比達70%。與此同時,亞洲海上風電裝機在去年底迎來了“里程碑”式突破,總量超過1000萬千瓦。       二、降本壓力推動風機創新       全球風能理事會首席執行官Ben Backwell表示,全球海上風電產業未來將維持高速增長,并將繼續“降低價格、突破風機高度和海洋深度”,同時也將帶來較高的社會經濟效益。       不過,報告也指出,海上風電產業目前仍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新一代海上風機技術成為行業降本的關鍵。其中,大兆瓦機組是當前行業內普遍認可的降本利器。全球風能理事會分析指出,大兆瓦機組將利用更大葉片、更高塔筒提高風機單機功率,大規模應用大兆瓦機組還將有助于減少基座、海底電纜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從整體上降低海上風電度電成本。       全球風能理事會在報告中指出,1991年,全球首座海上風電機組的裝機容量僅為450千瓦,時至今日,海上風機單機容量已大幅提升,西門子歌美颯、維斯塔斯等國際風機制造商已陸續推出了15兆瓦的海上風機機型。今年8月,中國整機商明陽智能更是推出了16兆瓦海上風機,創下當下全球海上風機單機容量之最。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指出,除大容量機組外,另一值得關注的海上風機創新技術是直驅中速傳動風電機組,這一技術在10兆瓦及以上的大兆瓦風機中有較大的應用前景。       全球風能理事會海上風電專家Henrik Stiesdal預測,下一代海上風機單機容量有望達到20兆瓦,轉子直徑或將達到275米。同時,報告預測,單機容量為17兆瓦、轉子直徑超過250米的海上風電場有望在2035年前后正式投入使用,一旦達成,海上風電的成本將進一步下降。       然而,Henrik Stiesdal也指出,海上風機技術目前仍面臨著發展瓶頸,現存海上風電供應鏈以及基礎設施不足、原材料短缺、物流運輸存在短板等因素都可能限制海上風機技術的發展。       三、現有規劃難以滿足降碳需求       據報告預測,在各國現有的海上風電政策框架下,未來10年,全球將新增海上風電裝機2.35億千瓦,相當于在現有規模上翻七倍以上。與去年該機構發布的報告相比,本次預測將未來十年的裝機預期上調了15%。       雖然海上風電裝機規模增速可觀,但報告同時指出,目前這一增速尚難以滿足既定的氣候目標。       根據國際能源署及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發布的最新測算,如果要達到將地球溫升控制在1.5℃以內的目標,全球海上風電裝機需要在2050年達到20億千瓦,但根據全球風能理事會的估算,現在全球裝機量還不到這一目標的2%,即使到2030年,全球海上風電預測裝機量也只能達到這一目標的13%。       為此,全球風能理事會呼吁,盡管過去一年中,全球海上風電裝機保持穩定增長勢頭,但各國仍需要更積極地推進海上風電發展以幫助實現碳減排目標。       西門子歌美颯可再生能源海上業務部門首席執行官Marc Becker建議,不論是成熟還是新興的海上風電市場,需要更加明晰的海上風電產業政策指導和監管框架,各國政府應與業界合作,降低海上風電項目的建設周期,同時成熟市場應該更多分享實踐經驗和教訓,幫助新興市場建立一個合理且最優的海上風電市場機制。       該報告同時強調,為實現零碳目標,各國政府需要改善海上風電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簡化規劃審批流程,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并加強對電網等相關基礎設施的投入。 
    2021-09-02
    老舊風電場“以大代小”改造提速 葉片回收循環利用迎機遇
    寧夏近日發布老舊風電場“以大代小”更新試點通知,提出按照“以大代小”等基本原則開展老舊風電場更新試點工作,提出研究建立老舊風電場回收再利用機制,探索葉片等特殊廢棄材料循環利用。通知提出具體目標,到2025年力爭實現老舊風電場更新+增容規模合計400萬千瓦以上,占寧夏全區當前風電裝機的近29%。隨著寧夏試點啟動,業內預期國家能源局牽頭制定的《風電機組更新、技改、退役管理試行辦法》即將出臺,風電葉片回收再利用等行業將隨著老舊風機大規模退役迎來爆發式增長。         據測算,一座5萬千瓦的老風電場更新后可獲得原有2-3倍容量,4-5倍的發電量,因此業內將老舊風場“以大換小”更新視為中國風電發展史上又一里程碑。老舊風機的回收再利用則成為更新順利推進的核心,尤其是最難處理的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成的風電葉片,填埋無法自然降解并污染土壤,焚燒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和飛灰。據估算,2018年國內退役葉片約3400噸,到2029年將達72萬噸,增長超過210倍。風電葉片的綠色循環利用勢在必行,相關公司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2021-08-11
    廣東十四五將大力發展航空低成本復合材料產業
     8月9日,廣東省印發《廣東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兑巹潯贩Q,廣東將推動航空發動機及高溫合金材料、航空低成本復合材料、高溫涂層材料、防腐蝕、潤滑材料及產業化。廣州、深圳、珠海將成為廣東推動航空航天產業鏈各環節協同發展的重要城市。       《規劃》提及,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等高端裝備制造業僵尸廣東十四五期間的重點發展產業。廣東將支持水陸兩用飛機、高端公務機、無人機等研發制造。       其中,廣州、深圳、珠海將建立航空產業創新平臺,珠海將或支持建設珠海航空產業園建設,推動水陸兩用飛機批量生產,加快航空發動機維修項目,航空試飛設施建設。       在先進金屬材料領域,廣東將依托深汕特別合作區發展航空高溫合金材料。高端精細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方面,廣東也提及將在汕尾、清遠加快發展玻璃鋼材料、航空材料等產品。       廣州南沙也正在布局千億級的航天航空產業,未來將是內地航天「第三極」、商業航天「第一極」。目前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正在南沙建設中,這里將成為集研制、生產、實驗、總裝及測試于一體的固體火箭生產基地,建成后將成為內地首個全產業鏈商業航天產業基地。
    2021-06-22
    發改委:對新核準陸上風電項目中央財政不再補貼
    國家發展改革委6月11日稱,2021年起,對新核準陸上風電項目中央財政不再補貼,實行平價上網;2021年新建項目上網電價,按當地燃煤發電基準價執行;新建項目可自愿通過參與市場化交易形成上網電價,以更好體現光伏發電、風電的綠色電力價值。2021年8月1日起執行。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產業持續發展。截至2020年底,風電、光伏發電裝機達到約5.3億千瓦,是10年前的18倍。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隨著產業技術進步、效率提升,近年來新建光伏發電、風電項目成本不斷下降,當前已經具備平價上網條件,行業對平價上網也形成高度共識。此次調整釋放出清晰強烈的價格信號,有利于調動各方面投資積極性,推動風電、光伏發電產業加快發展,促進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據測算,在執行各地燃煤發電基準價的情況下,2021年新建光伏、陸上風電項目全生命周期全國平均收益率均處于較好水平,資源條件好的省份的新建項目、技術和效率領先的新建項目能夠實現更好的收益。       此次調整還明確,2021年起,新核準(備案)海上風電項目、光熱發電項目上網電價由當地省級價格主管部門制定,具備條件的可通過競爭性配置方式形成,上網電價高于當地燃煤發電基準價的,基準價以內的部分由電網企業結算。鼓勵各地出臺針對性扶持政策,支持光伏發電、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光熱發電等新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負責人表示,這有利于各地結合當地資源條件、發展規劃、支持政策等,合理制定新建海上風電、光熱發電項目上網電價政策。文章來源:http://www.chinacompositesexpo.com/cn/news-detail-12-10942.htm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精品日日